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梵文一上
Sanskrit (Ⅰ)(1) 
開課學期
10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系  
授課教師
蔡耀明 
課號
Phl2950 
課程識別碼
104 35411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哲研討室一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屬於初級的梵文文法課,預計在一個學期內快速涵蓋梵文的發音規則與絕大部分的文法課題,並且在講解文法的同時,少許認識和佛法有關的梵文辭彙。若無法掌握發音規則,以後的研習將會寸步難行。若未通過大部分的文法課題,難以設想何以去解析或理解實際的梵文章句。若不預先多多認識專門用語,將淪落成在面對實際的梵文章句時,幾乎每個字都是生字,因此難免浪費太多時間在查字典,而嚴重耽誤更重要事項的學習。 

課程目標
在此入門課程 ,基於從事印度學或佛學在學問素養之要求,首先學習完整的梵
文文法為第一目標,之後藉由入門文法之學習,培養日後解析梵文字詞或研讀梵
文章句的基本能力。即使將來並無專門從事印度學或佛學之計畫,藉由此課程對
梵文的認知與分析之訓練,從中培養對一套語言的學習方式與分析能力,也是本
課程的目標之一。
1. 粗略認識印度文化圈傳統的語言。
2. 梵文的發音正確,而且可朗朗上口。
3. 培養對梵文的親切感,並且認識梵文的文法內容。
4. 認識佛典常用的一些梵文辭彙。
5. 涉獵且運用網路上的梵文與梵文佛典資源。 
課程要求
◎本課程預定以一至二個月的時間,快速帶過第一套教材大部分的重點;這一階段的學習要領,不在於勉強記憶梵文文法的細節,而在於培養對梵文的親切感,以及大略認識梵文在文法的全貌。第一階段之後,再回過頭做第一套教材每一課的作業,這就要求逐漸熟悉各個單元的文法細節。學期進行大約二個月之後,每次上課結束前,使用二十五分鐘,一起讀誦第二套教材的佛法術語,以及第三套教材的佛典解讀。
◎學員在課前準備和課堂出席極其重要,務請確實預做準備和參與課堂活動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◎本課程總共採用如下二套教材。第一套教材適合循序漸進,慢慢培養出文法學
習的樂趣與效果。第二套教材可奠定佛法術語的基本辭彙。
(一)* Thomas Egenes, Introduction to Sanskrit, part I, 3rd revised edition, 2003;
part II, 2009, Delhi: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.
* McComas Taylor, Grazia Scotellaro, The Joy of Sanskrit: A First-year Syllabus for
Tertiary Students, Canberra: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(ANU eTEXT), 2014.
(http://press.anu.edu.au/node/277/download)
〔梵文文法替代讀本 alternative reading〕
* 菅沼晃,《新.サンスクリットの基礎(上、下)》(東京:平河出版社,1994, 1997年)。
(二)* Bhikkhu KL Dhammajoti, “Vocabulary,” Reading Buddhist Sanskrit Texts: An
Elementary Grammatical Guide, 3rd ed., Hong Kong: Buddha-dharma Centre of Hong
Kong, 2015, pp. 369-423.
* 蔡耀明(主編),〈第四部分:佛教密咒〉,收錄於《世界文明原典選讀V:
佛教文明經典》(新北:立緒文化,2017年),頁444-488.
〔佛法術語辭彙替代讀本 alternative reading〕
* Dharma Publishing Staff (tr.), “Buddhist Terms,” Dhammapada, Berkeley: Dharma Publishing, 1985,
pp. 209-353.
* Bhikkhu KL Dhammajoti, “Sanskrit-English Glossary,” Sarvāstivāda Abhidharma, 3rd revised
edition, Hong Kong: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, University of Hong Kong, 2007, pp. 663-698.
* Rupert Gethin, “Glossary of Technical Terms and Names,” The Foundations of Buddhism, Oxford:
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98, pp. 319-322.
* Stephen Laumakis, “Glossary,”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Philosophy, Cambridge: Cambridge
University Press, 2008, pp. 265-276.
* Donald Lopez, Jr., “Glossary,” The Story of Buddhism: A Concise Guide to Its History and Teachings,
HarperSanFrancisco, 2001, pp. 257-264.
* Donald Mitchell, “Glossary of Technical Terms,” Buddhism: Introducing the Buddhist Experience,
Oxfor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02, pp. 350-360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上課  
50% 
 
2. 
作業 
3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2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1  Introduction 
第2週
9/18  Lessons 2-4
 
第3週
9/25  Lessons 5-6 
第4週
10/02  Lessons 7-8 
第5週
10/09  Lessons 8-9 
第6週
10/16  Lessons 9-10 
第7週
10/23  Lesson 11 
第8週
10/30  Lesson 12 
第9週
11/06  Lesson 13 
第10週
11/13  Lesson 14 
第11週
11/20  Lesson 15; “Vocabulary.”
 
第12週
11/27  Lesson 16; “Vocabulary.”
 
第13週
12/04  Lesson 17; “Vocabulary.”
 
第14週
12/11  Lesson 18; “Vocabulary.”
 
第15週
12/18  Lesson 19 
第16週
12/25  Lesson 20; 〈第四部分:佛教密咒〉 
第17週
1/01  Lesson 21; 〈第四部分:佛教密咒〉 
第18週
1/08  期末測驗